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笔记小说对俗形义学的探求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4 18: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何为俗形义学? 俗形义学是近年才提出的语义学理论,最早见于李万福的《谈俗形义学》①一文,后来李先生又在《汉文字学新论》②中列出专节讨论。“俗形义学”主要凭个人想象和

何为俗形义学?

俗形义学是近年才提出的语义学理论,最早见于李万福的《谈俗形义学》①一文,后来李先生又在《汉文字学新论》②中列出专节讨论。“俗形义学”主要凭个人想象和联想来“劈文切字”(安子介语),从个人的主观感受出发来解释汉字的形义。它不要求科学地解释汉字,不求合乎事实地阐释造字动机,甚至牵强附会地解释汉字,而把大多数形声字说成会意字。如:

吴楚呼父曰爹,父多之谓也,例有三父不足多也。(《小豆棚》,13页)

《广雅·释亲》:“爹者,北人呼父也。”《广韵·麻韵》:“爹,羌人呼父也。”本为形声字,从父多声。此例却把“爹”解为会意字,把声符“多”释为其表意构件。这种主观地阐释汉字形义关系的学说就是“俗形义学”。③

形声字由意符、声符两部分组成,一般意符在左,表意义范畴;声符在右,表读音类别;而俗形义学则把大多数形声字说成会意字,牵强附会地解释字义,其不科学性显而易见。但许多学者认为,如果用适当的参照系来衡量,俗形义学自有其价值:“右文说”是汉语词源学的先驱,“劈文切字”理论开创了对外汉字教学新方法,④文人则在交际过程中利用俗形义学制造幽默情趣。故笔记小说中留存的这部分语料很值得我们查考。

笔记小说中所见之俗形义学现象

笔记小说中有不少文人根据俗形义学的理念对字形进行拆分、描绘以构成隐语、戏语、异名等的语言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描绘分析字形、以部分代整体和替换偏旁。

(一)描绘分析字形

描绘分析字形,即通过对字形整体、部分以及部分之间关系的具体描述来构成隐语、戏语、异名等。如:

用字谜云:“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齐东野语》,5687页)

《说文·用部》:“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材料忽视“用”之会意字符,将其整体字形分别描述为 “两月”、“上田下川”、“六个口(其中有两口没封口,故曰两口不团圆)”,构成隐语。

日谜云……又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除去脊梁骨,便是这个谜。”(《齐东野语》,5678页)

《说文·鱼部》:“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独体象形字,后隶定为“鱼”,去头去尾即为“田”,除去脊梁骨(中间一竖),即为“日”字。

鲍之“井”谜曰:“一八五八,飞泉仰流”,飞泉仰流也者,垂绠取水而上之,故曰仰流也;一八者,井字八角也;五八者,析井字而四之,则其字为十者四也,四十即五八也,凡谜皆仿此。(《演繁露》,866页)

“井”字共八个角,故曰“一八”;“井”之字形若分解,可分为四个十,为四十,“四十”即“五个八”,故称“五八”。

京师妇人美者谓之搭子,陋者谓之七盖。搭子者,女傍着子为好字,七者谓其不成妇女也,七字不成女。(《袖中锦》,64页)

“七”比“女”少一撇,用“七”示“女”,意为女子有缺陷或不足,指女子容貌丑陋,即“七字不成女”。

“女”旁加“子”为“好”。《说文·女部》:“好,美也。从女、子。”段玉裁注:“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方言》卷二:“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故容貌美丽之女子被称为“搭子”。

此例基于“七”、“女”、“好”之形体特征,忽略其原有意义和读音,重新分析字形并解释,构成新词以表新义。⑤

耻辱之事,俗称坍眼。以二食指捺其两目之下,如八字形,是为搨八。或曰此松郡人口语。郡城中当兵者多,兵字搨去其八,乃丘字原文。吴音以丑为丘,搨八者,言之丑也。(《吴下谚联》,101页)

《说文·廾部》:“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本为会意字,从“斤”、“廾”,表一个人双手持斤,后隶变为“兵”。“斤”为一种斧类器械。《说文·斤部》:“斤,斫木也。象形。”段玉裁注:“凡用砍物者皆用斧;砍木之斧,则谓之斤。”“廾”像两手捧物。《说文·廾部》:“廾,竦手也。”段玉裁注:“此字谓竦其两手以有所奉也。”把“兵”视为“丘八”,破坏了“兵”原有的会意结构,掩去其“八”而为“丘”,又因“丘”、“丑”吴音相同,故用“丘”表“丑”义,造成新词“搨八”以表“丑”之义。

以上五例,文人们分别通过对字形整体、部分以及部分之间关系的描绘分析,或成句组成字谜,或构成新词以示新义,达到制造情趣或委婉说出作者不能、不愿说出口之本意的目的。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0/0814/469.html

上一篇:庄子散文的现象学分析
下一篇:学弹琴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