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之一出自温州,“感冒”一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6 03: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温州网讯 白露刚过,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换季感冒在这时变得更加常见。 在宋之前,中医里没有“感冒”这个病名。据说宋代,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

温州网讯 白露刚过,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换季感冒在这时变得更加常见。

在宋之前,中医里没有“感冒”这个病名。据说宋代,馆阁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值宿官员请假,一般会在请假簿上写“腹肚不安”,被称为“害肚历”。

到了南宋,一名轮到值宿的太学生陈鹄别出心裁地把“害肚历”写成“感风”。这“感风”出自永嘉医派创始人、医学理论家陈无择的医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他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陈鹄就是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冠上一个“感”字,即为“感风”。

从此,“害肚历”成了“感风簿”。到了清代,学者俞樾就在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感风”慢慢演变成“感冒”,由于清代官场上“感冒”一词的广泛使用,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俗语。伤风受寒而致的那些病症,也就被称为“感冒”了。

“冒”字金文体和小篆体

温州出现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之一

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1252),北方刘完素、张子和、张元素、李东垣等中医理论学术活动进入高潮,河间、易水两大学派形成之时,南方的浙江温州地区形成了以陈无择为首,以陈氏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玮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的中国最早医学学派之一——“永嘉医派”。

陈无择画像

这一医学学派,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了学术研究和论争。从王硕的《易简方》,到孙志宁的《增修易简方论》和《伤寒简要》、施发的《续易简方论》和《察病指南》、卢祖常的《易简方纠谬》、王玮的《续易简方脉论》等,“永嘉医派”活跃于南宋中后期的孝宗至理宗朝六七十年间,《易简方》系列著作也盛行于当世。值得一提的是,施发在《察病指南》书中作“诸脉图影”,开始把脉的波状描绘于纸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脉搏形象图。

易简方

易简方内文

虽因南北隔绝,学术上缺乏交流和联系,但“永嘉医派”的学术成就也足以与河间、易水相呼应,共同开创了宋金元时期医学各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施发《续易简方》与王硕《易简方》

一些药方温州医生沿用至今

陈言,字无择,青田鹤溪(今丽水市景宁县鹤溪镇)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宋绍兴、淳熙年间(1131—1189),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也收徒授业,开展医学教育,是宋代一位儒、医兼通,又精于临床验证的医学家。

因陈无择久居温州,在温州当地行医济世,著书立说,广收门徒,故而人们都将他视为温州人。他的好友与学生——永嘉卢祖常在《易简方纠缪》中如此描述对他的印象:“先生轻财重人,笃志师古,穷理尽性,立论著方。其持脉也,有若卢扁饮上池水而洞察三因;其施救也,不假华佗剖腹刳肠而彻分四治”,并称他为“吾乡良医”,而明代永嘉姜准著《岐海琐谈》,也视之为温州人,谓之“永嘉陈言无择”。

温州博物馆藏陈无择之子墓志载:“娶永嘉吴氏,遂为温之永嘉人”。

在宋以前的医书多收集各种药方,像《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动辄千百卷,收方逾万,卷帙庞大。但陈无择认为“不削繁芜,罔知枢要”,他在继承《金匮要略》三因说的同时,主张“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结合《黄帝内经》,提出七情内伤病因论,主张以因辨病,按因施治,从脉象、病源、病候入手,使方药简约而有章可循。而这一“由博返约”的方剂研究方向成为永嘉医派学术研究和争鸣的中心议题。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zonghexinwen/2021/1026/972.html

上一篇:皮肤科医生的科普之“战”:医学护肤还是“颜
下一篇:北大肄业博士张进生,曾是医学高端人才,却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