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时间与叙事视角研究(2)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4 18: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频率涉及“一个事件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叙述(或提及)次数之间的关系”,[6]56热奈特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单一叙述,即讲述一

频率涉及“一个事件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叙述(或提及)次数之间的关系”,[6]56热奈特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单一叙述,即讲述一次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叙述,即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概述叙述,即指讲述一次发生数次的事件。[1]124《喧哗与骚动》多次采用重复叙述。首先,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安排康普生家三兄弟分别作为叙述者来讲述发生在康普生一家的事件,尽管这三个叙述者所述内容不尽相同,但仍然不乏共同之处。例如班吉、昆丁和杰生都提到凯蒂失贞之事,这就是重复叙述。由于叙述者赋予这一事件较多的话语时间,读者可以从中领会到这一事件对叙述者具有特殊的意义。确实,小说正是以凯蒂失贞一事为线索展开的,其次凯蒂失贞也象征着南方旧传统道德的陨落。其次,从细节上来说,在小说第一部分班吉的叙述中,当班吉觉察到心爱的姐姐失贞时,多次重复“我哭了”[4]68这句话,从这种反复叙述中,读者可以清晰、深刻地感受到班吉的悲伤以及班吉对姐姐深深的爱和依赖。小说第二部分昆丁多次提到妹妹凯蒂失贞的那个晚上,“她一下子就站在了门口”[4]79这句话反复出现,这种重复叙述表现昆丁对妹妹凯蒂失贞一事不能介怀,始终走不出这一阴影,反映了昆丁深陷于南方传统道德准则不能自拔。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获得巨大成功,不仅因为福克纳娴熟地把握了话语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对叙事时间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处理,还因为福克纳创作该小说时,在叙事视角上做了精心安排。

三、叙事视角

多重叙事视角是《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特色之一。传统叙事模式常采用单纯化叙事视角,多采用全知式或人物式,少见多重复合式。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运用多重可变叙事视角,通过视角的变化,使故事具有多面的立体效果。小说的前三部分分别采用康家三兄弟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四部分则采用作者的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故事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观察故事中其他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抒发自身内心的感想。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优势之一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很容易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人物,处于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的变化发展之中,所以其叙述有一定的主观性,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甚至偏见。《喧哗与骚动》前三个部分分别采用了三个不同人物班吉、昆丁、杰生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虽然他们所叙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康普生家的一系列事件,但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自身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态度是不同的。在小说第一部分,以班吉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中,由于班吉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没有思维能力,所以在他的叙述中,他只客观地提供了很多片段,如大姆娣之死、康普生之死、凯蒂失贞等一系列事件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涉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但反过来,这种叙述正好符合一个智力只有三岁的叙述者的叙述,有如痴人说梦的感觉。同时通过班吉的叙述,福克纳让读者对康普生家庭有了最客观、最可信的了解。相比而言,昆丁和杰生的叙述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昆丁的叙述中有大段的心理描写,体现昆丁始终对妹妹凯蒂失贞一事放不下,对妹妹恨疚交加,死守落后的南方道德准则。同样,在杰生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杰生掺杂了很多自身的主观情感和偏见。杰生总是掩饰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冷酷自私,试图美化自己的形象。“哼,我这个人是能屈能伸的;如果我不是有时能把一口气忍下去,那我这个人还不定今天会怎样了呢……这可完全是为了维护我母亲的名誉啊。”[4]223“我常说我这个人是很能忍耐的,我要求不高,从不指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可是我在一家破杂货铺子里干了一整天的活儿,是不是可以让我安静会儿,太太平平地吃一顿饭呢?”[4]200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读者在通读小说之后,就能从杰生的行为、语言中很清晰地勾勒出杰生的冷漠、自私、无情无义、利欲熏心、贪婪的面目,同时,读者也能体会到杰生并没有完全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而是总是带着偏见来叙述事实。

总之,在以班吉、昆丁、杰生三个叙述者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叙述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凯蒂在班吉眼中是如母亲一般充满爱心的姐姐,在昆丁眼中,凯蒂失贞后,昆丁对其羞恨不已。而在杰生眼中,凯蒂“天生就是贱坯”。[4]175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不同,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观察事件,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偶尔借用人物的内视角或佯装旁观者。[1]95小说的第四部分采用的就是全知视角,这部分以迪尔西为主线,记录1928年4月8日复活节当天发生在康普生家的事。从中,读者可以领会到迪尔西勤劳、任劳任怨、坚强、有正义感、充满母爱的形象。虽然这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但叙述语言平实、客观,很少对事情和人物加以褒贬评论,并没有交代叙述者的观点,但读者能从平实的语言中深刻地感受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品行,从而推断出作者福克纳高度赞扬的是迪尔西的果敢和慈爱,尖锐批评的是杰生的冷酷贪婪。因此,阅读小说《喧哗与骚动》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由班吉的痴人说梦,到昆丁死前混乱的思想状态,再到杰生偏执的叙述,最后是叙述者的全知叙述,读者慢慢地感知不同人物的真正面目。作者精心的叙事视角安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也给读者很大的心理冲击和阅读享受。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0/0814/466.html

上一篇:《史记》的叙事学考察与分析
下一篇:海川巾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