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立足乡土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升级版”(3)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3 1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破解有的理论课、思政课说不清、讲不透、听不懂的难题,善用群众的语言是有效途径。作为草根理论宣讲员,身在基层,深知优势在基层,比信息量大比

破解有的理论课、思政课说不清、讲不透、听不懂的难题,善用群众的语言是有效途径。作为草根理论宣讲员,身在基层,深知优势在基层,比信息量大比不过科研院所,比站位高比不过党政领导,比视野开阔比不过高等院校。要扬长避短,身在基层要了解基层,对基层情况能说得具体点、详细点,对百姓的语言掌握、运用得多一点,这就是自己的优势。平时在随领导走访、专题调研、民主监督等过程中,我注意搜集百姓语言、民风民俗,在宣讲中我注意运用百姓语言阐述观点。如为了强调在脱贫攻坚中村支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引用以下谚语:“农村富不富,主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主看领头羊”“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村支两委干部在会心一笑中印象深刻,加深认识。为强调调查研究要深入,我引用“一门不到一门黑”,要腿到眼到手到心到,该去的不漏一户一人,只有自己走到看到听到的才放心;强调在精准脱贫中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时说:“有志能搬山,无志草压头”“三人四靠,倒了锅灶;三人同心,黄土变金”,有效地提高了表达力,增强了宣讲效果。

听众的需求就是召唤,群众的满意就是追求,“大学习”对基层理论宣讲展现了广阔前景,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将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写华章,以通俗化大众化的宣讲促进理论在基层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我是长期耕耘在基层理论战线的一名老兵,以做好一名常驻百姓身边的“理论秘书”为已任,在县委党校工作期间以“流动党校”为载体送教上门,调到县政协后作为县委讲师团成员继续为基层干群提供理论服务,尽心尽力为基层干群学理论用理论当好参谋和助手。基层干群的理论需求在不断增长,对理论宣讲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持续优化素养、提升水平、创新方法,及时回应社会大众理论需求,做到常讲常新、常讲常精、常讲常亲,真正使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我的作法和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立足乡土,努力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升级版”。基层理论宣讲员是理论走向“最后一公里”的桥梁和纽带,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任务艰巨而光荣。使命需要担当,担当需要本领。胜任此项工作不仅需要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事。总结、摸索、积累宣讲本领,每位宣讲员都在孜孜以求,各有各的特点和强项。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用心用力,因而感触比较深。一、将学习调研贯穿宣讲始终,为宣讲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号召全党要增强“八个本领”,其中增强学习本领摆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学习本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和领导水平。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历史如此相似又意味深长,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重大命题,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一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实践的历史。党在注重学习中兴起,依靠学习而成长壮大,必将依靠学习而开启光辉的征程。这是党基于历史使命的清醒和自觉,是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开创未来的重大抉择。理论宣讲员要“传道”“授业”“解惑”,理应带头做到“大学习”,首先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学、反复学,以学促用、学用相长。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是前提,学懂就是准确领会和全面把握,这就要求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不能水过地皮湿、浮在面上、似懂非懂、浅尝辄止。做实是关键,要强化实践、实干、实效意识,通过大学习推动大落实。多年养成的习惯、宣讲工作面临的挑战、做好文史工作的压力,促使我一贯保持热爱阅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作风,有时间就与书为友,有机会就拿着笔记本走访调研,有感想就随手记录下来。事事留心皆学问,处处留意皆课堂,我向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学习,向专业技术干部学习,向熟悉一个地方地理风俗、一项工作来龙去脉的明白人学习,向企业家、经营大户学习,多方了解熟悉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一事当前尽可能接地气,不说外行话,不说过时话。每年用于学习调研的开支都在几千元,用一定的阅读量、调研量克服大脑贫乏和本领恐慌。二、结合宣讲和工作中的问题潜心科研,用科研成果的深度烘托宣讲温度宣讲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宣讲与科研难解难分、相辅相成,专题宣讲中的问题就是科研的课题,课题的研究成果就是宣讲的支撑,教学出题,科研求解,宣讲增彩。在宣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编撰《话说谷城》过程中,需要对荆楚文化进行学习研究,于是我带着问题认真研读了《楚国历史文化读本》《湖北下荆南道志》《谷城县志》有关内容,熟悉了楚庄王、伍子胥(祖籍地谷城)等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讲授时举例展开积累了素材。如在解读我省未来五年的“六新目标”时,我联系荆楚文化略加展开:湖北人心思活、头脑灵,富有进取精神,这是楚文化熏陶的结晶。《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伍子胥的爷爷伍举对楚庄王说:南方有一种鸟,“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从此勤于政事,楚国日益强盛,它也凝聚成荆楚儿女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楚国是先秦时期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历时800余年,形成了勇于弄潮、争创一流的悠久传统。湖北的省情和发展态势可概括为“三个突出”:一是湖北在中华文明发祥史上地位突出。湖北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以“惟楚有才”名扬天下。产生了第一位中华农耕文明始祖炎帝、中国第一部药典《本草纲目》、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第一枪的武昌首义。二是湖北在中国发展史上地位突出。湖北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武汉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中心。1898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兴办了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集中了全国90%的工业,湖北成为全国产业中心,并形成了以兵器、造船、纺织、建材等为支柱的近代工业体系。目前湖北的汽车、钢铁、水电、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产业已跻身世界一流,武汉的区域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地位日益突显。三是湖北长期积蓄的综合优势突出。湖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素有“九省通衢”(从武汉沿长江水道并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沿汉水而至陕豫,过洞庭湖到达湘桂)之称。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湖北在全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成为名符其实的“祖国立交桥”。可见,湖北“中气十足”,“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充满信心。三、用讲故事支撑观点、营造气氛,帮助听众深刻理解并坚定“四个自信”故事是直接经验的文化描述,体现着群众的情感和价值认同。我喜欢文史,注意挖掘有浩然正气、有泥土气息、有百姓体温的故事,靠讲故事鲜明生动地说明道理、阐述思想、激发感情。如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时,我讲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清晰记录下中华民族从倒下去到站起来的漫长历程和高昂代价。谷城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就超过千人。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4月9日,二野18纵29旅85团团长王希林为了使群众免遭匪患而血洒谷城。当时王团长已经被桐柏军区任命为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催他上任,王团长请求剿灭谷城残匪后再赴任。当天下午,部队行至五山黄山垭天主堂时,土匪突然从土炮楼向解放军开枪,王团长命令靠近还击,这时土匪从土炮楼四周暗孔中向解放军射击,几个冲上去的战士当场牺牲。王团长亲自带领几个战士扑上前,刚刚冲到炮楼下面,谁知炮楼正南还有敌设置的暗孔,敌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王团长和几位战士壮烈牺牲。几十年来,谷城人民为王团长的壮烈牺牲深感悲痛和惋惜,王团长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血洒黄山垭。他如果不请求留下来,1955年授衔时他就是将军。然而,他心中装着人民,看着土匪祸害群众他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为了免除群众的苦难,将生死置之度外。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重复这段历史,而是要继承这种超越历史的革命精神,要继承这种穿越时空的坚贞信念,是为了更加珍惜和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讲到这里,讲者和听者都深受感动,情感共鸣油然而生。四、用百姓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说深刻的道理,增强宣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古人说文以载道。好的宣讲内容离不开好的表达方式,基层宣讲多为见缝插针地进行,给的时间有限,加之听众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宣讲要实要精,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强调:“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据抗大学员回忆,晦涩难懂的哲学总是被毛泽东讲得明明白白、津津有味。他讲“矛盾”这个词时,举例说:矛盾就是打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打架。你要战胜我,我要战胜你。讲到这里时瓦匠正在房上修房,敲得叮叮当当。毛主席说:我们和瓦匠也在“打架”。我们上课需要安静的环境,他却要工作,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经他这么一讲,许多深奥抽象的道理就清楚明白了。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说,我花了两个星期准备的内容,在抗大的课堂上两个小时就讲完了。文随心走,文风即人,文风体现着学识、品质、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基层工作,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刻了解,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既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内涵深刻、高瞻远瞩。比如他用拉家常的方式与干部谈心,要求大家“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既语重心长,又亲切感人;再如谈到城镇化建设时他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说到群众心坎上。破解有的理论课、思政课说不清、讲不透、听不懂的难题,善用群众的语言是有效途径。作为草根理论宣讲员,身在基层,深知优势在基层,比信息量大比不过科研院所,比站位高比不过党政领导,比视野开阔比不过高等院校。要扬长避短,身在基层要了解基层,对基层情况能说得具体点、详细点,对百姓的语言掌握、运用得多一点,这就是自己的优势。平时在随领导走访、专题调研、民主监督等过程中,我注意搜集百姓语言、民风民俗,在宣讲中我注意运用百姓语言阐述观点。如为了强调在脱贫攻坚中村支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引用以下谚语:“农村富不富,主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主看领头羊”“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村支两委干部在会心一笑中印象深刻,加深认识。为强调调查研究要深入,我引用“一门不到一门黑”,要腿到眼到手到心到,该去的不漏一户一人,只有自己走到看到听到的才放心;强调在精准脱贫中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时说:“有志能搬山,无志草压头”“三人四靠,倒了锅灶;三人同心,黄土变金”,有效地提高了表达力,增强了宣讲效果。听众的需求就是召唤,群众的满意就是追求,“大学习”对基层理论宣讲展现了广阔前景,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将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写华章,以通俗化大众化的宣讲促进理论在基层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0/0723/390.html

上一篇:赵耶利及其琴学贡献考论
下一篇:声乐老师,你需要一柄勺子 ——浅谈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