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2)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10:5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昼夜晨昏的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昼夜晨昏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有不同影响,人体应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白天趋于体表,推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利于人们劳作;夜晚多趋于里,机体功能活动相对迟缓,便于睡眠休息,这反映了人体阴阳与自然界阴阳之间存在着适应性的自我调节变化。此外,人体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也有昼高夜低的节律变化。当人生病后,因晨起阳气生、中午阳气盛,人体内阳气与之相应,阳气渐生渐旺,阳气能胜邪,故白天病情较轻;午后阳气衰,夜晚阳气内藏,人身阳气亦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而傍晚加重。这就是所谓“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说明了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也有影响,人体应与之相适应。由于各个地区和方域都有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因此各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生活习惯等也都存在差异。如南方气候炎热而多潮湿,故人体腠理较疏松,体格多柔弱瘦小;北方气候寒冷而多干燥,故人体腠理较密,体格壮实粗犷。一旦异地而居,环境突然变化,初期多感不太适应,出现“水土不服”,容易患病。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适应,都说明了地域环境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又说明了人体具有适应自然的能力。

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在自然界中,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土地方宜等,均给予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一定影响。因此人类应主动地适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人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一旦自然界变化过分剧烈,或由于个体自身适应及调节能力偏弱,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就会发生某些疾病。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原则。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是生命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社会环境不同,可造成个体的身心功能与体质的差异,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等社会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称之为社会-心理因素。人既有自身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如社会安定,人们丰衣足食,生活规律,其抵抗力强,故病少而轻,寿命也长;社会动乱,人们流离失所,饥饱无常,其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易发生,故病多而重,死亡率也高。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益于身心健康;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政治、经济地位过高,易使人骄傲、霸道、目空一切;其地位低下,则易产生自卑感或颓丧情绪,从而影响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的流通,乃发疾病。社会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有益于健康和延年益寿;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奏紧张、失业下岗等,可使人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安全感低下与稳定感缺失等,导致一些新的身心疾病。中医学历来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即情志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综上所述,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和探索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所得出的认识,也是中医诊疗疾病时所必备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防病、养生之中,并对现代环境科学、认识和治疗身心疾病,以及解决天人对立的生态失衡,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zonghexinwen/2020/0713/356.html

上一篇:临床医学成十大热搜专业!新冠疫情推高医学重
下一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医学部开展两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