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声乐老师,你需要一柄勺子 ——浅谈声乐教学(2)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3 1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多媒体、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艺术发展史或音乐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

三、 多媒体、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艺术发展史或音乐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声乐与语言艺术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在《艺术学基础知识》中,特别提到“19世纪音乐热衷于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音乐与文学、戏剧、美术,甚至哲学、宗教发生关系。”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名称更是直接来源于“印象主义画派”。在现代和后现代音乐中,出现了更多与其他门类结合的试验性、探索性很强的音乐类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进入到中高级阶段时,教学内容仅仅限定于音乐范畴不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

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常常提到的“色彩”一词。“色彩”这个词本身来源于绘画艺术。中国美术学院的徐明慧教授在她的《色彩》一书中,这样描述“色彩”与感官的关系:“我们看到明亮或暖性色彩就有向前冲或膨胀的感觉,看到暗色或冷性色彩就有向后退或缩小的感觉。所以说色彩现象本身是人的一种视觉感觉。它与人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理,音乐的听觉主要是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反映的敏感性,它与人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音乐也是有“色彩”的。每一段音乐还会有自己的色调,或明亮或暗淡,或饱和或清淡。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本身包含了不止一种色调,一些特殊色彩的和弦会带动色调的渐变、情绪的转换和场景的变化。例如我们普遍认为,听到大三和弦会给人积极、明亮、稳定的感觉,而听到小三和弦时则常常感觉忧郁、灰暗和柔和的感觉。音乐中的色彩与绘画中的色彩在引起人的感官感觉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运用色彩和画作来解释歌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处理,比单纯的讲授更加具有感官冲击力,也更加细腻和具体。在一些中、高级学习者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色彩和画作,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时代进步到多媒体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显得过于单一、传统和滞后,声乐教学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何引导声乐艺术如何与其它艺术门类及非艺术门类相融合,将是我们这一代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关于教学手段的论述是我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声乐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点探索与拙见。随着中国的声乐教学逐渐由大众化教学模式转换为精英模式,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声乐教师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科学发声方法的传播与发展。声乐是极具个性的音乐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突破和扩展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接轨,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龙玉婷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讲师。承担“声乐演唱”、“外国声乐作品语音”、“歌唱表演”等课程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曾师从于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梁宁教授和中国音乐学院赵静副教授。个人曾获得“第四十一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三等奖。著有《欧洲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一书。

龙玉婷 近照

在音乐学习的各大门类中,无论是器乐、作曲或是音乐学理论研究,要学好学精都不容易,个人认为声乐类学科的学习,应该是最为抽象和难于理解的。沈湘先生在邹本初的《歌唱学》声乐理论书的书序中就写道:“在音乐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声乐和器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在乐器制作方面,声乐是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制作乐器’,器乐则是依靠人工他造,因此,掌握技巧,前者比较抽象,后者比较具体。声乐上这种抽象的歌唱技巧,对每个演唱者来说,都有个人的不同体验,在描述演唱方法的感觉时就会有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只要能达到好的演唱效果,不同的说法不同的经验都可以成立。对这些经验,声乐界的同行如果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那样的话,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速度,就会得到促进。”从沈先生的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以下几层意思:一、声乐学习的抽象性决定了声乐学习的难度。二、声乐教学是个性化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三、声乐教师应努力尝试和开发多种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常规的声乐教学手段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教师发声示范,学生模仿,即传统所说的“口传心授”。另一种则是在声乐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教学语言,对演唱者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调整声音状态和学习声乐作品的表达方式。金铁霖教授在他的《金铁霖声乐教学法》中介绍的“启发式感觉教学方法”,“就是用感觉、假设和比喻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目的”。这种方法无疑属于第二种常规声乐教学手段。第三种手段是利用教学手势,配合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少量的身体接触,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打开口腔,有些教师会轻捏学生的腮部、拉低学生的下巴;有时候为了感知气息的对抗和支持,教师会用手推学生的腰部等。在杨立岗教授的《声乐教学法》中,杨教授提到的“形象比喻法、夸张描绘法、情感带动法、借鉴吸收法、体态动感法”等教学方法,多数也包含在上面三种常规声乐教学法中。声乐课是一门技法课,学习者在这门课上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熟练运用到不同声乐作品中去。而鉴于声乐课的高度抽象性,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方法和手段显得尤其重要。当三种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声乐教学的需要时,就需要我们广大声乐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坚持前人已摸索成熟的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试着运用更多样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更为直观和可操作的教学活动。下面就来谈谈本人的几种其它教学手段,供各位声乐教师同行来讨论和尝试。一、 每个学生,都需要一柄勺子。为什么是勺子呢?它也可以是一把叉子,一根筷子甚至一根棒形饼干,它可以是任意一样可以伸进学习者口腔深处而不会刮伤的细长物体。考虑到工具的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卫生因素,勺子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用来提示任何教师要求但学生未能领悟到的口腔部位、气息流向、咬字位置、打开口腔的部位等等。很多时候,仅仅凭借语言需要很多时间让学习者明白的位置,用勺子点一下,简单快捷明了。这柄勺子它就是声乐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让一部分抽象变成具体。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教师在使用这把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轻点轻划,作用仅限于提示位置。我曾在一本声乐教学理论书中读到另一个运用勺子的方法——压舌面。那本书的作者称这样做是为了使舌面放平。为了验证他的方法的可行性,我自己亲自检验,发现这么做不但不能放平舌面,反而引起舌头的僵硬和不适,因此我本人是坚决反对的。同样一把工具,怎样运用是关键。每一样工具都有它的限定性,超过了限度胡乱运用,效果适得其反。二、 声乐课堂需要一本图画本。不少人认为声乐课是门不需要板书的课程,因此黑板并不是琴房的标配。但我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我会在琴房放置一本空白的图画本,我把它视为很重要的一个教具。这个本可以用来写字、画图形、书写节奏等。在讲到咬字环节的时候,它可以用来书写拼音,用来配合讲解音韵学方面的知识点;在配合讲解肌肉的使用和气息的走向时,它也可以用来绘制简单的人体图形。是配合教学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搭档。当语言教学和比比划划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一支笔一个空白的画本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琴房足够宽敞,教学条件允许,琴房能够配备一块小黑板或者写字板,会更为方便。三、 多媒体、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艺术发展史或音乐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声乐与语言艺术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在《艺术学基础知识》中,特别提到“19世纪音乐热衷于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音乐与文学、戏剧、美术,甚至哲学、宗教发生关系。”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名称更是直接来源于“印象主义画派”。在现代和后现代音乐中,出现了更多与其他门类结合的试验性、探索性很强的音乐类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进入到中高级阶段时,教学内容仅仅限定于音乐范畴不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常常提到的“色彩”一词。“色彩”这个词本身来源于绘画艺术。中国美术学院的徐明慧教授在她的《色彩》一书中,这样描述“色彩”与感官的关系:“我们看到明亮或暖性色彩就有向前冲或膨胀的感觉,看到暗色或冷性色彩就有向后退或缩小的感觉。所以说色彩现象本身是人的一种视觉感觉。它与人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理,音乐的听觉主要是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反映的敏感性,它与人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音乐也是有“色彩”的。每一段音乐还会有自己的色调,或明亮或暗淡,或饱和或清淡。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本身包含了不止一种色调,一些特殊色彩的和弦会带动色调的渐变、情绪的转换和场景的变化。例如我们普遍认为,听到大三和弦会给人积极、明亮、稳定的感觉,而听到小三和弦时则常常感觉忧郁、灰暗和柔和的感觉。音乐中的色彩与绘画中的色彩在引起人的感官感觉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运用色彩和画作来解释歌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处理,比单纯的讲授更加具有感官冲击力,也更加细腻和具体。在一些中、高级学习者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色彩和画作,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时代进步到多媒体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显得过于单一、传统和滞后,声乐教学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何引导声乐艺术如何与其它艺术门类及非艺术门类相融合,将是我们这一代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以上关于教学手段的论述是我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声乐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点探索与拙见。随着中国的声乐教学逐渐由大众化教学模式转换为精英模式,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声乐教师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科学发声方法的传播与发展。声乐是极具个性的音乐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突破和扩展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接轨,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龙玉婷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讲师。承担“声乐演唱”、“外国声乐作品语音”、“歌唱表演”等课程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曾师从于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梁宁教授和中国音乐学院赵静副教授。个人曾获得“第四十一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三等奖。著有《欧洲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一书。龙玉婷 近照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yxllysj.cn/qikandaodu/2020/0723/391.html

上一篇:立足乡土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升级版”
下一篇:走向生活儒学